日前,中芯国际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,在5月13日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中,中芯国际CEO赵海军表示,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至少要减少2亿部,而且受影响的大部分将是中国品牌。
前段时间市场曾传出,我国国内主要智能手机品牌在2022年出货目标的基础上削减了约1.7亿部订单,联发科已下修全年芯片出货预期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低迷,相关传闻似乎在逐渐被印证。
中芯国际的数据显示,2022年第一季度,其在智能手机产品上的晶圆收入占据了总晶圆收入的28.7%,无论是同比2021年第一季度,还是环比2021年第四季度,均有所下降,并在近5个季度以来首次跌破30%。
赵海军表示,俄乌冲突对手机品牌的影响很大,相关地区已经完全没有了销售额,这也将是导致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减少2亿部的原因之一,由此,中芯国际的晶圆在智能手机方面的收入,也随之减少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0年,中芯国际在智能手机方面的晶圆收入占据总晶圆收入的44.4%,可以看出,市场饱和、需求减少等因素共同导向了如今的结果。
MTS的数据显示,在今年4月的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,销量前五名分别为三星、小米、realme、苹果、荣耀,市场份额分别为26%、20%、11.2%、10.3%、5.7%,其中realme的份额获得了较为明显的增长,而苹果因为官宣在俄停售,使得份额有所减少。
不过,虽然份额有所增长,但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在4月的整体销量同比减少了30%,据悉,由于经济制裁导致的消费意愿降低,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一现状。
另一方面原因是,受美国供应商压力、市场环境低迷等因素的影响,我国的一些品牌正逐渐暂停向俄供货。俄新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,一些大公司正缩减对俄的出货量,一家在俄罗斯运营的分销商称,小米最近几周都没有向俄罗斯交付智能手机,原有库存产品仍在销售中。
总之,无论是备受关注的俄乌市场,还是份额较大的其他市场,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仿佛都进入了冷静期。
5月11日,TrendForce再次下调了对2022年智能手机生产量的预测,预计将生产13.33亿部,并且不排除后续仍有下调空间。TrendForce表示,上半年下修预期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冲击造成的消费低迷,下半年修正则会体现出俄乌冲突造成的通胀危机。
早在3月24日,TrendForce就已经修正了一次对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预期,从13.8亿部下调至13.66亿部,如今再次下调,也反映出了着实需求不振的市场现状。
TrendForce称,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全球仍居首位,但市场规模已经从去年的24.2%降至今年的21.1%,从销量来看,预计今年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将衰退约12.9%至2.83亿部。
而且,下修出货量预期的也不只TrendForce。此前富邦投顾曾表示,2022下半年,智能手机订单的能见度非常低,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或达13.18亿部, 汇丰证券已将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修5%,表示2022可勉强维持13亿部。
可见,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不振已是不争的事实,疫情影响、国际形势变化、用户换机周期延长、产品缺少杀手级应用等因素无一不导向了当下的结果,对产业链来讲,进入减配降价、技术创新、寻求新突破等阶段或许终究在所难免。
中芯国际赵海军表示,如今消费电子、手机等存量市场已经进入了去库存阶段,开始软着陆。而高端物联网、电动汽车、工业等增量市场正在成长之中,这对产能、技术创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52RD.com 微博关注:http://weibo.com/52rd 微信关注:admin_52RD推荐 | 热评 | 热门 | MORE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