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说一下,在我个人看来,锤子和小米,老罗和雷军,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的企业领袖。带有偏见进来看我这篇文章的粉丝们,只能说明还处于个体微观的角度,而没有进入到手机乃至整个科技企业的维度里面来看问题,这里也包括一小部分媒体:毕竟大部分工程师做的很优秀的人,是很少介入媒体这个行业的,而媒体大部分信息来源于被采访对象,有时候难免看不真切。
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,是想从一个研发人员的维度,引导大家,更客观地看产业和各家企业的异同。我个人尤其热衷于观察有意思的人和事,像锤子科技这样的企业,和老罗这样的企业家,我觉得算是有趣味的——当然,真进入到企业里面干,可能又是另一码事儿了。
这是老罗想成为的企业家榜样,跟大嘴总一样,吹牛没关系,好的企业家总需要敢想、敢做的特质。

言归正传,回到这场发布会本身。
我认为,总体而言,这场发布会是成功的,坚果R1和TNT station的功能宣传都非常到位,尤其是令我本人意外的是老罗还发布了 锤子自己的 “office”系统——虽然声明是依托于合作方的产品基础上开发的——但这已经足够让我对老罗刮目相看:仅仅做手机,锤子很难突出重围,而小米生态链(或者说百货商场)的模式又不一定适合锤子,老罗推出以Smartisan office为代表的软件上的革新,意味着锤子的视野已经向外延展,并正在努力构建符合自己信念的产品系列。
再次回到产品本身,老罗在发布会上用了重新定义的四个排比句:
“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
重新定义了office办公套件
重新定义了搜索信息的方式
重新定义了即时通讯工具...“

概念很棒!愿景很棒!
——但是很遗憾,我从研发工程师的角度,我明白一个产品从idea到原型机的推出假设算花了6个月时间的话,这个产品到能够很好的商用,还需要花大概至少2——3年的时间去迭代。

老罗的这些愿景如此之好,以至于我都不忍心再去提醒大家现实的残酷,让大家回到真实实现过程中要经历的迭代和长时间等待的代价。
老罗最后说感谢合作伙伴:“在我们制作R1和TNT STATION过程中,由衷的感谢合作伙伴,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忙,我们是做不到的...尽管全世界所有的手机厂商,包括苹果,都是方案整合商,但他们做出来东西都假装是自己做出来的一样...”
这个,我认为不算假话,但应该算是全场演讲中,非常不准确的几句话之一了:

老罗这句话对大部分厂商来说是成立的,但对苹果、三星、华为等等几家来说,可能会误导部分消费者的正确理解。随便举个例子,当时在乔布斯iphone上做视网膜屏时,供应商并不知道怎么做、做成什么样,也就是说,作为专业的屏幕生产厂商,需要苹果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要求,才能达到相关的要求——脑补一下苹果的实力。
同样,如果媒体记者随便去调研一家华为的供应商,他们会叫苦不迭,说华为的要求很高,有时对于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验证,会重新改变原来供应商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要求——就这一点来说,是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工艺水准。
所以,同理,苹果产品出来之后,你会发现大量跟风制作类似的,而在苹果产品出来之前,却没有这些产品出现——这意味着什么,大家心里要思考思考。
再举一个例子,如果大家有幸拿到了华为的P20Pro,可以去对比一下夜景模式(我稍晚一点也会专门做一下视频评测),跟其他产品的差异,千万千万不要以为是供应商可以帮忙解决的。
最后,老罗提到了,员工们没日没夜加班6个月的工作才得以呈现今天的成果,而CTO吴德周父亲去世也只花了两天休假时间处理。并提到了整个世界上,不同国家的工作时长,以及锤子科技未来公司愿景:用高效的科技工具,减少工作时长,并改变世界。

对此,我只说我两个观点:
1. 工作时长,通常不仅仅由工作效率决定,当一个公司越来越大,其管理成本将大幅上升,而且更重要的是,当行业的大趋势不好的时候,其他企业都在跑,你是不敢停下来看风景的——北欧的nokia,爱立信,加拿大的北电,都是如日中天的企业,现在呢?
2. 6个月没日没夜的加班,对老华为吴德周来说再正常不过,至少到目前为止,中国的通信、硬件技术人才都集中在华为,小米和锤科从华为引进人才也不算是秘密了,重要的是,这些人才脱离了华为的平台,是否能够让新东家做出占领市场的产品?可能也并不容易,加班在所难免——重要的是,你是否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和兴趣而奋斗?!如果是这样,那加班就不再是加班了,
其他关于R1产品本身和定价的问题,大家见仁见智,我不做评述。
这场发布会,上座了三万七千人左右的规模,这个规模可能已经创下了所有科技公司发布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——这会让很多旁观者几乎忽略了一点,锤子科技,或者说坚果手机,在手机行业里面,还是属于一个小众化的产品,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点,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,你在互联网上,在微博、今日头条里面看到的听到的热烈的讨论,乃至未来产品的特点,小众产品和海量产品的要求、售后、规划都是不同的。
举例来说,不同的部件、设计、结构的产品,失效率是不一样的,假设某个设计会让产品的失效率达到千分之一,而另一个为美观妥协的设计方案失效率降低到万分之一,对锤子的手机目前销量(可能在几十万到百万左右)来说,选前者没有问题,最多100万x0.1%=1000台失效——但你的出货量达到几千万到上亿的时候,这个数字则变成了几万台,研发的折中策略,产线的品管方案,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。

最后的最后,祝福锤子、老罗、德周,早日达成自己的小目标,给锤友乃至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,一个健康的产业,需要健康的竞争,让我们彼此祝愿,努力必有回报,奋斗改变世界。
我个人依然更看好华为,美中不足的是,企业太大之后,做一个灵活的大象并不容易,创新的代价也很大,兄弟们都太辛苦了。
52RD.com 微博关注:http://weibo.com/52rd 微信关注:admin_52RD